智能制造系列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报团取暖,让企业成功"突围"。
"第一次见面,两小时畅谈,十分钟看产品,马上签合同,全款提货。"最近,一条消息在朋友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发圈者,是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建政,产品正是疫情期间销量"火爆"的"三合一"消毒机器人。"原来半年的销量只有几十台,现在一个月的订单就有上百台。"张建政正体验着疫情中"危"与"机"。
医疗服务机器人一下"火"了
2009年到2010年,张建政在英国学习期间看见,除了日常用品,基本没有中国生产的工业品或家用电器。这一幕,令其深感触动,决定投身科研创新。毕业后,张建政赴日本顶级工业机器人公司工作,发现在产品供给和技术服务方面,国外公司对待中国和欧美公司区别很大。这一经历进一步加深了他自主创业的念头。
2017年11月,张建政创始的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位于闵行的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园区成立,创始团队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或浙江大学的工学博士或硕士,具有多年世界500强公司的智能机器人经验。
移动“三合一”消毒机器人。
而他们的主线产品之一正是“智能移动共融机器人”——通过和强人工智能结合,传感系统感知外部数据、认知、决策,给机器人发出指令,让其执行动作。
在疫情期间,飒智智能最新研发的三款医疗服务机器人一下子“火”了。消毒机器人将紫外灯消毒、过氧化氢干雾消毒、含氯溶剂湿雾消毒三种方式“三合为一”,彻底消毒不留“死角”。自动测温机器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进入病房或隔离区,捕捉人脸温度,在提醒病人的同时将数据传到后台。而护士们最喜欢用的自动送药机器人,则会根据程序设计,“自动”走入病房,病人只要将自己的二维码让机器人“扫”一下,药箱便会自动“对症”开门。
摸准需求改造升级
摸准抗“疫”需求,提前技术改造升级。
抗“疫”期间,电子测温枪时常测不准,或是长时间排队测温,可能给病毒以近距离传播的机会,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疑似患者的快速筛查、精确诊断。
“自从接到杭州客户的隔离点配送机器人需求后,我们便开始线上探讨产品改进方案。”张建政说,年初二开始,科研团队便开始对原有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同时,由于硬件涉及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公司整合供应链确保备货充足,目前具有每月百台机器人的产能。
移动测温机器人。
经过短短20天的设计,公司推出的智能巡视测温机器人在中山医院和闵行疾控中心“正式上岗”。它能无轨导航,24小时巡视在各个病房与人群中,支持多人同时测温,扫到即测,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刻锁定报警,并伴有声光提示,自动跟随温度异常者,直至确认异常并解除锁定。目前已在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河北省第五人民医院实地测试。
抱团取暖,互助增长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面对疫情期间多元化的需求,春节期间,飒智智能组织园区内企业形成联盟,报团取暖。联盟中,有技术研发企业、实体制造企业、知识产权公司、法律顾问公司、财务会计事务所等,既能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关节,保证技术和产品落地,拓宽市场,又能在法律、知识产权、财务以及融资方面得到保障。
比如,飒智智能与睿筑科技等达成战略意向,将原来分别生产净化设备、消毒机器人、消毒水的三家企业进行产品互补,给客户制定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飒智智能发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为联盟内一家MES系统企业和一家物联网企业提供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送药机器人。
在此期间,飒智也得到了联盟企业的帮助,疫情期间飒智形成的多项知识产权得以申报受理,财务规范及政府补贴上也得到“拍拍帐”的帮助。
扶上马,送一程
随着业务量的扩大,飒智智能遇到了资金、人员紧缺等问题。“在疫情裹挟之下, 去年的订单在无限期的延后,甚至取消,如果继续只走工业道路,我们将十分被动,甚至‘停摆’。” 张建政表示,房租、人工等刚性成本给原本抗击打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压力。
此时,“零号湾”科创园区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科创园区融资贷款”,帮助企业从上海闵行上银村镇银行拿到了200万元的低息贷款。同时,公司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责任担保贷款100万元。目前,这一贷款额度还在提升中。
研发和生产人员紧缺,怎么办?一方面,公司和园区企业合作,实行“员工共用”的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公司通过零号湾、江川街道、闵行区的人才平台加大招聘力度。
送餐机器人。
在零号湾园区的帮助下,飒智智能开始对接带有市场资源的股权产业基金,以促进销售。目前,市场对接已经开始,安徽渠道商已经给25个县配备了机器人。
对未来发展,张建政的想法正在“转变”——“原来,我们更注重工业应用场景,但医院、图书馆、社区等商用场景将是未来的大方向。”